威斯尼斯人60555





  春节和年的概念,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,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“年”,《说文。禾部》:“年,谷熟也 :。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 ,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,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,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,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 ,即一年的开始,也叫年,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,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“元旦”,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 ,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,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,在政府机关 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 ,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,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。 
  

  1949年9月27日,新中国成立 ,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,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,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,俗称阳历年;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,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,俗称阴历年。
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五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,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 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 
  

  春节传说之一:熬年守岁

  守岁,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 ,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,也叫除夕守岁,俗名“熬年”。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,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:

  太古时期,有一种凶猛的怪兽,散居在深山密林中 ,人们管它们叫“年”。它的形貌狰狞,生性凶残,专食飞禽走兽、鳞介虫豸,一天换一种口味 ,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,让人谈“年”色变。后来 ,人们慢慢掌握了“年”的活动规律,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 ,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,等到鸡鸣破晓,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。

  算准了“年”肆虐的日期 ,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,称作“年关”,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:每到这一天晚上 ,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 ,熄火净灶,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 ,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 ,躲在屋里吃“年夜饭”,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,所以置办得很丰盛,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 ,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,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,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,吃过晚饭后,谁都不敢睡觉 ,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。 

  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,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。“一夜连双岁 ,五更分二年 。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,通宵守夜,象征着把一切邪瘟 病疫照跑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。
  春节传说之二 :万年创建历法说

  相传,在古时候 ,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 ,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。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,一天,他上山砍柴累了,坐在树阴下休息 ,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,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 ,测定一天的时间,后来,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,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,来计算时间。天长日久 ,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,四季就轮回一次,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。

  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。万年知道后,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 。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。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 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

  有一次 ,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。当他登上日月坛时 ,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: 

  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 。
  

  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
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:400-0048-505
  • 地址:自流井区紫荆城邦商铺16栋-2号
  • Copyright 2014-2025  自贡威斯尼斯人60555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CO.,LTD., ALL Rights Reserved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:

    扫一扫关注威斯尼斯人60555

    欢迎订阅威斯尼斯人60555文化官方微信及时获取威斯尼斯人60555文化最新信息






    XML地图